审核情况

  • 1
    代表提交
  • 2
    结束

基本信息基本详情()

关于出生人口逐年下降背景下实施铜陵市区基础教育资源调整的建议

2024年| 7月| 18日| 中共中央| 进一步
2025-01-12 15:47
教科文卫
已立案(已反馈)
周蓓
13856284112
储慧玲,许志,郑天勤,王桂珍,周红,郭飞,肖尚俊,杜峰,何刚明,张贤锁,周信
安徽中汇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建议内容

2024年7月18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 “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针对铜陵市区2018年后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状况,应实施基础教育资源调整。


(一)市区出生人口自2018年后逐年下降。

2018年之后,由于育龄女性人口规模下降、生育率低迷、二胎生育意愿短时释放完毕等因素,铜陵市区出生人口大幅下降。据不完整调查(来自各区政府网站提供的统计数据),铜官区2018年出生2296人,2023年出生人口仅为1439人;义安区2018年出生人口3146人2023年出生人口仅为1435人;郊区2019年出生2641人,2023年仅为1154人。

 

铜陵市市区近8年出生人口(不完全)统计

年份

铜官区(人)

义安区(人)

郊区(人)

2016


2781


2017


3511


2018

2296

3146


2019


2553

2641

2020

2230


2292

2021

1762

1840

1627

2022

1434

1449

1248

2023

1439

1435

1154

 

出生人口锐减对幼儿园、小学、初中等基础教育设施冲击很大,2018年出生人口达到峰值,因幼儿园入学年纪是3周岁,小学入学年纪是6周岁,因此2022年后幼儿园就会出现招生滑坡现象,事实上市区私立幼儿园已经出现关停现象,小学将从2025年起出现招生人数滑坡现象,因此需要及时应对。

(二)《铜陵市市区教育基础设施布局规划(2018-2030年)》中幼儿园、小学、初中新建数量较多,尤其是铜官区。

《铜陵市市区教育基础设施布局规划(2018-2030年)》(以下简称2018版教育设施规划)启动于2016年,批准于2019年,彼时二胎政策刚放开,出生人口出现井喷增长,房地产也处于旺盛期,当时根据居住用地面积推算出的人口,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幼儿园300米服务半径、小学500米服务半径,该规划到2030年设置的幼儿园、小学、初中的数量汇总见下表。

 

《铜陵市市区教育基础设施布局规划(2018-2030年)》

幼儿园、小学、初中汇总表

教育设施

 

行政区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总数

其中

总数

其中

总数

其中

保留(含扩建、迁建)

新建

保留(含扩建、迁建)

新建

保留(含扩建、迁建)

新建

铜官区

103

60

43

56

32

24

24

12

12

义安区

52

38

14

61

53

8

20

17

3

郊区

66

56

10

49

40

9

14

10

4

合计

221

154

67

166

125

41

58

39

19

 

该规划对于人口增长过于乐观,对常住人口和出生人口两方面都与预期有较大偏差,新建学校数量较多,2024年7月18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因此需要及时修编。

首先从七普资料反映出,铜陵市总人口没有按照原城市总规设想,在2020年达到100万,七普户籍人口只有69万,常住人口下降很多,机械增长量可以忽略不计,市区人口到2035年能稳定不下降就已经很幸运的事了。同时出生人口从2018年后逐渐减少(希望到2024年以后也能稳定),中心区居住社区均为成熟社区,人口稳定,外围新建小区多为改善型住宅(住户一户多宅较为普遍)。上述两个原因推断,每年新增学生人数不仅不会增加反而存在锐减状况,总班级数不会增加,理论上(不考虑服务半径)无需新建学校。以铜官区为例,2023年全区出生人口1439人,6年后全部上小学,班额按照40人/班,一年级小学生一共36个班级,按照平均每个小学每年级4个班,9个小学就瓜分完生源,现状铜官区已经有32个小学,学校撤并是必然趋势。

(三)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很稀缺,原规划学校用地腾出来可进行开发建设,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2018版教育设施规划新建幼儿园最小的6班规模,占地2700平方米,12班的超过7000平方米,新建小学规模最小占地1公顷,规模最大的超过4公顷,新建初中占地3-6公顷,且选址都在居住用地中心位置。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是稀缺资源,学校数量减少或者部分学校规模减小后,腾退用地仍可用于开发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和公用设施建设,继续发挥土地价值,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一)及时修编铜陵市市区教育基础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铜陵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于2024年6月获省政府批准,相应的专项规划应当及时修编,适应形势变化。

做好学龄人口的分类预测。教育部门在开展学龄人口预测时,综合考虑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常住非户籍的学龄人口,尤其要关注从2018年后幼儿园、小学、初中每年新生人数,为未来的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提供更精准的数据。

总体思路:1.中心区尤其是成熟居住社区不需再新建学校,2.推行班额减小、近郊和新区服务半径适当放大,科学合理布局基础教育设施。

(二)充分考虑托育服务,充分利用闲置校舍

为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鼓励支持幼儿园创造条件的在满足区域内3-6岁儿童入园需求基础上开设托班或扩大托班规模,统筹配置2--3岁的育幼服务资源,多渠道拓展幼儿园托育服务资源。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原则上应开设托班,已建成幼儿园应根据所在区域适龄幼儿需求,通过既有场所整合利用、改扩建、迁址、置换等方式,积极创造条件增设托班。

(三)降低小学班级容量,专注提升办学质量

前些年为了承接迅猛增长的入学需求,一些学校不得不把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科学实验室等专用教室改建成普通教室,供日常教学使用,严重挤占了学生的素质教育空间。随着生源数量减少,首先要将这些教室还原,将正常的素质教育教学环境还给学生,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为学生提供午休的空间。可以通过降低班额、生师比,让老师有更多精力给予每个学生更多关注,了解不同学生的特质,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另外应通过集团化、校际联盟等方式,探索不同学校之间资源融合,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减少校际发展差距,整体提升办学质量。

(四)近郊学校要配置校车,加大校车投入资金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规定幼儿园300米服务半径、小学500米服务半径,但是近郊、城市新区如果按照此标准新建学校,就又会出现生源不足、校舍空置状况,因此学校服务半径要适当放大,那么校车配置要同步跟上。


相关情况

附议情况

姓名 所属代表团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附议情况 附议时间
储慧玲 铜官区代表团 安徽省铜陵市 13955908854 同意附议 2025-01-12
许志 铜官区代表团 安徽省铜陵市 13856209008 同意附议 2025-01-12
郑天勤 铜官区代表团 安徽省铜陵市 13905620312 同意附议 2025-01-12
王桂珍 铜官区代表团 安徽省铜陵市 13856209289 同意附议 2025-01-12
周红 铜官区代表团 安徽省铜陵市 18956200810 同意附议 2025-01-12
郭飞 铜官区代表团 安徽省铜陵市 13956258536 同意附议 2025-01-12
肖尚俊 铜官区代表团 安徽省铜陵市 13905629997 同意附议 2025-01-12
杜峰 铜官区代表团 安徽省铜陵市 13956255081 同意附议 2025-01-12
何刚明 铜官区代表团 安徽省铜陵市 13705622828 同意附议 2025-01-12
张贤锁 铜官区代表团 安徽省铜陵市 18156205666 同意附议 2025-01-12
周信 铜官区代表团 安徽省铜陵市 13655621231 同意附议 2025-01-12

建议办理单位

办理类型 办理单位 办理状态 签收时间 答复时间
主办 市教育和体育局 已办结 2025-05-27 09:41 2025-07-02 09:24

建议办理信息

市教育和体育局
关于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4号建议的答复

周蓓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出生人口逐年下降背景下实施铜陵市区基础教育资源调整的建议”(17-4-14号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及时修编铜陵市市区教育基础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的建议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推进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皖政办〔2023〕14号)《安徽省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攻坚方案》(皖教组秘发〔2024〕14号)文件精神,我市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学龄人口变化趋势、教育体制改革等新形势、新要求,适时组织修编《铜陵市市区教育基础设施布局规划(2018-2030年)》。
二、关于“充分考虑托育服务,充分利用闲置校舍”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按照安徽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做好幼儿园开设2—3岁托班工作的通知》(皖教秘基〔2022〕101号)要求,所有新建和改扩建的公办幼儿园均开设普惠性托班,鼓励有条件的民办幼儿园开设普惠性托班,落实设施装备规定、班级规模和人员要求,严格履行申请、评估及备案流程。2025年春季学期,全市97所幼儿园(其中公办幼儿园61所)利用闲置园舍和床位开设普惠性托班,占比超50%,共接收2-3岁幼儿797人。
三、关于“降低小学班级容量,专注提升办学质量”的建议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促进学校优秀领导人员和骨干教师区域内统筹调配、交流轮岗。有序推进小班化教学。当前,我市正结合人口结构变化及农村地区生源不断减少情况,持续不断优化教育布局加快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以“1+3+4”(1个三年总方案、3个分年度方案、4个分县区方案)框架形式,制定全市教育布局优化调整重点任务清单。在学前教育方面,大力实施“安心托幼”行动,通过新建33所、改扩建15所、回购3所幼儿园,新增学位5200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升至96%,“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义务教育阶段采取“撤并改扩”组合拳,优化整合33所小规模学校和112个教学点,新建改建24所城镇学校,建成11个义务教育办学联合体,覆盖学生3.22万人。高中阶段推进“瘦身强体”行动,完成10所高中合并重组,铜陵中学新校区建成投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当前,我市在园幼儿数量呈现急剧下降趋势,2024年较2023年下降达16%,这一变化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运营模式和资源配置。义务教育阶段则处于排浪式渡峰期,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入学人口波动明显,给学校规划和教师配备带来新的挑战。为科学应对这一形势,市政府牵头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构建了分学段、分县区的“短-中-远”三期学位需求动态预警机制。该机制由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统筹,联合公安、卫健等部门及各县区政府共同参与,通过整合户籍人口、新出生人口、居住证等多源数据,对未来10年各学段学位需求进行精准测算和趋势预判。同时,组织力量对现有学校的学位承载力进行全面评估,已识别出重点学位预警学校13所,包括高中4所、初中3所、小学6所。针对预警情况,市政府建立了分级响应机制,按年度向相关县区政府下达预警告知函,要求提前制定应对方案。这一系统性工作机制的建立,为教育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学校布局的优化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 
下一步,结合生源下降实际,各学段工作重点将更加关注校内提质,保障师资配备,逐步推进“小班化”教学,通过系统性配套措施,实现从“规模压缩”到“质量增值”的转型,确保生源下降背景下教育品质的提升。
四、关于“近郊学校要配置校车,加大校车投入资金”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教育布局优化调整,按照政府主导、着眼长远、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的原则,对生源过少、不利于学生成长发展或位置不合理的农村学校及教学点,逐一分析论证,研究优化调整方案。撤并前必须保障学生就近入学需求、解决其上下学交通服务,同时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坚决防止因为学校布局不合理导致学生上学困难甚至辍学。
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对我市教育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主办单位:市教体局
办复类别:B
联 系 人:管婷婷
联系电话:2832037
                       
                            2025年6月12日
  • 审核情况

  • 基本信息

  • 建议内容

  • 附议情况

  • 建议办理单位

  • 建议办理信息

  • 建议反馈信息